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搜索:
最新推荐

厦门鸿山慈善会在会展...
    鸿山慈善会在会展中心举办“厦门国际佛事展(...

云南省佛教协会举办“...
     2018年10月17日,是中国传统...

东方山佛教协会赴罗田...
    东方山佛教协会赴罗田佛教福利院慰问 搬运慰...

宗性法师:勇担新时代历史使命 共创成都佛教美好未来

      2019-01-17 15:27:39  来源:  作者:

 

宗性法师:勇担新时代历史使命 共创成都佛教美好未来

宗性法师为成都佛教持续健康发展和在新时期开创佛教工作新局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1月11日,成都市佛协召开十届五次理事会。在闭幕式上,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宗性法师作题为《勇担新时代历史使命 共创成都佛教美好未来》的讲话,为成都佛教持续健康发展和在新时期开创佛教工作新局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以下为文章原文:
     “不惑曰强,腊梅幽香;时序更替,孕育希望”。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喜悦仍在华夏大地回荡,辞旧迎新的脚步已悄然而至。今天,成都市佛教协会在这里举行十届五次理事会,总结成都佛教过去一年的工作,谋划明年的重点工作和思路。过去一年,全市佛教界在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取得了新进展。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佛教协会,向关心和支持成都佛教工作的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向扎实苦干推动弘法利生事业的各位同仁致以祝福和敬意!
      过去的2018年,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走过了四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富强复兴的伟大历史飞跃。成都佛教界沐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丰硕成果的光泽,成都佛教历经恢复重建,到走向健康发展,创造了一段崭新的历史,展现出了新的时代气象。四十年来,成都佛教界在道场复兴、自身建设、人才培养、对外交流、公益慈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完全得益于国家日益强盛,得益于经济繁荣,得益于社会稳定。为此,全市佛教界一定要牢记爱国爱教的宗旨,不忘佛教四恩总报的理念,心存感恩,行动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不动摇,带领和团结全市佛教徒,投身于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2018年,我们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宪法》,加强对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局意识不断提高,中国化道路和“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更加坚定。
      2018年,我们开展了爱国爱教系列活动,真切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进一步得到加强。
      2018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增强法治观念,完善规章制度保障,狠抓教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十二部委文件精神,自觉抵制商业化不良影响,推动宗教活动场所规范管理,注重改善场所的生态环境。
      2018年,我们依托成都佛教的历史资源,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佛教文化工作经验,加大文化平台的作用发挥,启动系列文化项目,推进文化创新。
      一年来,本会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在推动新时期成都佛教工作谋篇布局的规划、文化项目的实施、继承创新的转化等方面做了积极努力和探索,形成了基本思路,为推动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成都践行新理念、追梦新天府的重要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做好成都佛教未来工作,我讲几点不成熟的思考,与大家一起共勉。
 一、着力推动佛教当代中国化实践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对宗教工作提出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总体要求,这是做好当前宗教工作的根本遵循,对指导中国佛教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贯穿和统领各项佛教工作的指南,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坚持佛教的中国化方向,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佛教健康传承的必然选择。从历史的经验看,宗教本土化具有普遍规律。而佛教在我国两千多年传播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中国化经验,创造了丰硕的中国化成果。坚持我国佛教的中国化方向,不是已经完成的历史,而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佛教传承发展的时代大势与前进方向,是一个伴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历史进程。
      当前,做好佛教中国化工作,要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浸润的总基调,要充分发挥佛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市佛教界要集中精力,将具有深厚传统积淀的佛教文化,与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时代特色等高度结合起来,坚定国家民族新认同,走好适应社会新道路,推进文化融合新维度,提高依法管理新水平,树立服务社会新思维,带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佛教走上现代化之路,实现中国佛教现代化的愿景,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的新境界。
 二、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法治化水平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习近平主席还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的总体要求,全国佛教界正在积极贯彻和落实以上会议精神。法治化管理,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佛教合法权益、推动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然之路。
      当前,佛教界必须在这一总体要求下,在寺院管理、佛教团体建设等领域,全面推进法治化管理水平有新提高。成都佛教界必须树立法律意识,教职人员要带头维护新修订的《宪法》权威,学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法治思维,推动寺院管理规范化,完善人事、财务、文物保护、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规章制度,坚持民主议事、集体决策的原则,坚持寺院非盈利性质的宗旨。本会也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修订和完善佛教团体各项工作制度,建立“政治上可信、作风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高素质领导班子,更好的发挥佛教团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全市佛教工作的法治化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法治化意识总体上落实不够,去年就有个别寺院忽视监管,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给大家敲响了警钟。今后,全市寺院要通过法律法规学习,进一步提高法治化管理意识。我们相信,成都佛教界在推动管理工作法治化水平的进程中,一定能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在建设管理规范、环境庄严、道风纯正的新型寺院工作中取得新的业绩。
三、持续加大佛教领域去商业化力度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时指出,佛教领域的重点工作就是去商业化。去年十一月下旬,十二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治理佛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的具体举措。文件对治理佛教领域商业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治理佛教领域商业化问题提供了具体有效的政策和规范,对维护佛教界、信教群众合法权益,自觉抵制商业化不良影响,促进佛教教风建设,维护佛教清净庄严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佛教既是宗教,也是文化,佛教文化具有卓然超越的非凡品格。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繁荣,为佛教事业恢复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但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过度商业化行为正在对佛教界自身建设产生严重侵蚀,甚至对佛教事业未来发展造成困扰,稍有不慎,就会对佛教事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些现象若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警惕,势必会葬送佛教事业的光明前景。
       成都佛教界在推动佛教领域去商业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责任感,自觉抵制商业化的不良影响,工作力度丝毫不能松懈,始终紧扣以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为主体的自身建设这条主线,严防信仰淡化、戒律松弛的奢靡之风蔓延,秉持以戒为师、以法为依、率先垂范、精进勇猛的学修品质,发扬节俭惜福、朴实无华、淡泊名利、谦卑圆融的优良传统,保持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工作力度,为维护佛教清净庄严的社会形象作出不懈努力。
 四、高度凝聚人才队伍建设共识
      古语有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古往今来,任何事业的传承和延续,没有人才的储备,是断然不能实现的。历史经验表明,任何理想规划、工作思路的落实和开展,人才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从实际出发,任何团体、寺院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这一根本要素。
      赵朴老曾经指出,推动自身建设的要义,人才建设是关键。培养一批具有愿力、胆识、才干,堪当弘法重任的僧才,已经成为了全市佛教界的共识。我市佛教界现有160余所开放寺院,千余位备案僧人,但是僧团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据统计表明,全市僧尼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总数的70%以上,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占约20%,研究生及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总数的3%,全市僧尼学历程度低下是一个严峻的事实,提升僧尼整体文化素养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成都佛教界的人才建设工作,应结合自身特点,利用现有资源,多途径、多形式、多层面加以积极推动。要加强僧人队伍数据库建设,结合数据做好整理分析,制定出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方案,有的放矢地加强佛教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中青年僧才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党委和政府组织开展的培训活动,联合社会办学,借鉴高校资源,认真做好长短期培训,完善佛教人才的梯队格局。各寺院不仅要加强自身寺院常住僧众的培养工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僧众学修这一头等大事上来,养成精进三学、勤研经典的常态化学习习惯;还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宏博胸襟,有计划的推动各类人才引进工作,营造成都佛教界开放、包容的寺院氛围,展现真正意义上的十方丛林气象,内外结合,共同为培养佛教后备人才做积极的探索。总之,希望全市佛教界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发挥各寺院的主体作用,为培养合格僧才,为成都佛教的未来,为实现下一轮新老交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拓展提升佛教文化内涵举措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不绝如缕的内在要素,就在于中华文化圆融型思维的凝聚力。优秀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包括佛教界人士在内的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我国传统佛教有着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本土化优良传统,融入中华文化的印度佛教文化,也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
      成都佛教历史悠久、传播广泛,成都佛教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成都佛教文化建设,曾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做出过重要贡献。例如玄奘法师在长安皇家译场翻译佛典时,成都多宝寺的道因法师就曾在玄奘法师主持的译场中,担任“证义”工作,唐代李俨撰、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赞扬的,就是这位参与玄奘法师译场的成都高僧。唐代的成都,雕版印刷术在佛教传播中已经非常盛行。1944年在成都望江楼唐墓出土的陀罗尼经咒,此经咒刻本上有“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字样,成都于唐至德二年(757)改称“府”,据此表明,此经咒刊印当在公元八世纪晚期,这是一份研究我国早期印刷技术的珍贵文物。宋代的成都,是雕版印刷术繁荣发达的区域,我国第一部木刻《大藏经》,就是在成都雕刻的。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命张从信往益州(今四川成都)雕造佛经全藏,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告成,此藏因始刻于开宝年中,后世遂称为《开宝藏》。此藏后传入高丽,现存韩国海印寺的世界文化遗产《高丽藏》,就是在《开宝藏》的基础上雕刻而成,这是以成都佛教文化为纽带,展现中华文化对外影响力的重要例证。
       此外,唐代以成都净众寺为中心而形成的保唐禅派,宋代圆悟克勤禅师六住丛林、归根昭觉、留下思想深邃的《碧岩录》,宋代远赴东赢弘法并开创日本临济宗建长寺派的兰溪道隆禅师,明代影响力遍朝野的楚山绍琦禅师,清代复兴成都佛教、首创编写地方灯录的丈雪通醉禅师等,都是成都佛教传播史和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
      继承和挖掘深厚的成都佛教文化,并赋予新的社会活力,是摆在全市佛教界同仁面前的时代课题。当前,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的战略布局,为新时期成都佛教文化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全市佛教界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清醒的时代意识,紧扣佛教的思想根基和中华民族文化重建的历史机遇,深入挖掘和弘扬佛教文化,继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开展讲经说法、学术研讨、文化论坛等活动,以具体项目为切入点,以提升内涵为着力点,以时代特色为新亮点,持续深入的推动生态寺院、文化寺院、和谐寺院建设,大胆探索并创新当代佛教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运用文化表现的新媒介,借用新技术,利用新材料,创造富有当代风貌的佛教文化精品。
      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征程要有新作为。历史的车轮正飞速向前,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展新的征程已结集出发,昂首阔步,激流奋进。回望过去的四十年,成都佛教界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的发展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信心满怀。锦江悠悠,成都佛教有辉煌的历史画卷;天府沃土,成都佛教必将枝繁叶茂。当前,政通人和,社会繁荣,佛教事业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际遇,希望成都佛教界同仁,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弘扬人间佛教思想,带领全市佛教四众弟子,不负时代使命,不负职责担当,为谱写新天府的成都答卷新篇章,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为迎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历史盛典,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整理:中国当代佛教网--佛教新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